“火红石榴”带来“红火生活”

来源:光明日报时间:2024-11-08 13:37:59

来源标题:“火红石榴”带来“红火生活”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枣庄市考察时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您看看,我们这里的石榴色泽鲜艳、个大皮薄、粒大籽软、味甜多汁。”金秋时节,正是石榴收获季,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又一次迎来了络绎不绝收购石榴的客商,附近王府山村村民李志宝热情地介绍着果园内的石榴。

枣庄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素有“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枣庄市考察时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枣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将石榴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从石榴叶、石榴皮、石榴籽、石榴树根到石榴文化,全力挖掘开发石榴身上的“宝藏”,做深做透“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培育石榴产业集群,打造完整产业链,努力让百姓过上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的日子。日前,本报调研组深入枣庄各地的石榴园、盆栽盆景园、加工企业等,切身感受当地群众“围着石榴转”的幸福生活,看枣庄如何走好石榴这一“土特产”全链融合和产业共富之路。

深挖“土”字,“土特产”变“金字招牌”

“进来看一看,尝尝甜不甜哈……”峄城区石榴种植户孙晋玲在自家石榴园大声吆喝着,招揽前来采摘的游客。“我从济南开车过来,这里的人格外多。”游客王女士说,在这里亲近自然、感受生活,玩得很开心。

枣庄的石榴种植始于西汉,明代成林、清代成园,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统计,全市100年以上树龄的石榴树有两万余棵,是国内规模最大、树龄最古老、分布最集中的石榴古树群,被原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古石榴国家森林公园”。

“我们坚持把发展石榴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推广良种扩种19.4万株,石榴鲜果年产量达1亿余斤,峄城石榴畅销全国各地。”峄城区委副书记宋俊峰介绍,该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退休老专家和科技工作者成立技术联盟,开展病虫害防治、良种繁育等培训,一体化推进石榴优质品种“育繁推”,提升石榴品质,巩固石榴苗木、盆景盆栽、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基础,石榴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经过多年发展与积淀,石榴已成为枣庄的城市名片,“土特产”跃升为“金字招牌”。2023年,枣庄获得“中国生态石榴之都”称号,枣庄石榴系列产品被认定为“中国生态原产地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峄城石榴”入选2024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枣庄石榴品牌响、知名度高,不愁卖。每年临近中秋、国庆双节,石榴的卖价虽然不断攀升,但是订单不减反增,每天平均可以卖出近3000斤。”果农王正伦开心地说。随着枣庄石榴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枣庄逐渐成为全国石榴交易的集散地。今年9月,总投资1.5亿元的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建成运营。不少产自四川、云南、安徽等地的石榴被运至枣庄,从这里批发销售到全国各地,枣庄日益形成石榴“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优势。

如何实现品牌价值全面升级?调研组了解到,枣庄正积极申报“枣味榴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农产品“三进”活动、参加大型展会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推介枣庄石榴。

高铁专列冠名宣传“冠世榴园·生态枣庄”,枣庄石榴亮相北京《辉煌的中国》成果展……2023年,在“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北京推介会上,枣庄石榴鲜果、石榴汁、石榴酒、石榴茶等系列产品引起众多客商的关注,枣庄石榴在展会上“出圈”又“出彩”。枣庄还深度挖掘石榴品牌多元文化价值,开发了《丝路》《榴花正红》《石榴花开》等一系列文创作品、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用讲好品牌故事的方式激发品牌新活力,擦亮千年榴乡金招牌。

突出“特”字,提升石榴品质和美誉度

“不裂,一个石榴能卖到四五块钱;裂了,只能卖个三五毛钱。”一谈起这个问题,枣庄市石榴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郝兆祥就很痛心。枣庄传统石榴品种“大青皮”,虽然个头大、外观美、含糖量高,但是籽粒小、种仁硬,还容易裂果。为治好石榴的“裂嘴病”,当地科研人员大力开展优良品种研发培育,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培育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审石榴良种“秋艳”。

“这个品种好,不裂果、籽粒大、出汁率高,不仅果子市场销量好,树苗也有不少人订购,一株地径8厘米的树苗售价一般在1000元左右,一年光育苗纯利润也有十几万元。”说起“秋艳”,果农李永水赞不绝口。如今,“秋艳”已成为枣庄石榴的代表品种和我国北方石榴产区更新换代的首选良种。

近年来,枣庄在石榴育种育苗上持续发力,实施枣庄市石榴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目前,保存的石榴种质资源总量已达473份,保存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我们将加大石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力度,不断加强种质安全保存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到2026年,力争石榴种质保存总数达到530份以上。”谈到下一步工作计划,枣庄市石榴研究院院长李志强表示,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构建石榴种质的指纹图谱,为石榴制作“分子身份证”,不断推进新品种选育进程,3年内争取石榴新品种授权2个以上。

有了良种,良法良技也得跟上。枣庄还努力给石榴种植插上科技的翅膀。石榴种植户张鹏是现代农业科技装备的“忠实粉丝”。在他承包的石榴园里,数字化检测设备能够实时检测土壤温湿度、酸碱度等及周边环境数据,并将石榴种植数据信息自动上传到5G石榴大数据分析平台。“过去种石榴‘凭经验’,如今信息说了算,还可以在线求助专家。”张鹏晃了晃手机感慨地说。

走进峄城区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调研组看到,许多游客漫步在园区内,感受石榴园的深秋之美。“这座采用‘农业+互联网’技术的示范园实现水肥药一体、自动喷淋,同时配套建设石榴基因库、石榴良种培育中心,达到了丰产、稳产、高质量产出的目标,将示范带动周边石榴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发展,整体提升枣庄石榴种植品质。”示范园项目负责人王彪信心满满地说。

延伸“产”字,打造石榴高端产业链

石榴酒、石榴茶、石榴参饮品……在峄城区榴园镇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瓶瓶灌装好的产品在智能化生产线上快速流转,石榴原汁经过26道生产程序,可制成石榴青柠饮等十多个品种的石榴饮品。“我们公司有易拉罐灌装、无菌PET灌装等6条生产线,这两年和韩国知名品牌合作研发出红参石榴汁饮品,一经推出便迅速走红韩国市场。目前,公司年产值约1.5亿元。”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浩然说。

石榴全身是宝,但“农产品不加工,等于一场空”。“聚焦打造百亿石榴产业目标,我们以项目建设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助推石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枣庄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调研组,2023年9月以来,全市新招引落地石榴产业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35.7亿元,其中,总投资2.5亿元的枣庄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总投资1.5亿元的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等9个项目已建成运营,推出石榴特膳食品、红参石榴胶原蛋白等系列产品30余种,石榴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发展的态势凸显。

调研组了解到,挖掘石榴审美价值,枣庄还开发出了石榴盆景等衍生产业。作为“中国石榴盆景之都”,枣庄已成为国内石榴盆景盆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产地与集散地,“石榴盆景栽培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业人员超过4000名,年产盆景盆栽20万盆,产值达5亿多元。峄城区委书记张熙滨介绍,未来将结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新需求,引导经营户以中小微型为主、大型为辅,重点发展石榴小型盆景、盆艺、盆栽和微型盆景产业,实现石榴盆景小型化和特色旅游产品化,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依托丰富的石榴资源和人文资源,枣庄石榴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石榴+旅游”“石榴+康养”“石榴+研学”等新业态不断涌现,“非遗技艺”研学游、“花开满园”赏花游等石榴主题精品旅游线路应势推出,生态度假、康体养生、文化创意等旅游新产品层出不穷。

放大“富”字,实现“一果生五金”

走进拥有7800平方米设施大棚的峄城区万景园盆景基地,一盆盆造型别致、品类不同的石榴盆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盆景石榴与普通石榴树,不论是种植方面还是养护过程都有着很大差别……”基地负责人张忠涛一边精心侍弄着姿态各异的石榴盆景,一边介绍,“我们成立了盆景合作社,盆景每年销售额400万元左右,带动附近6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作为石榴盆景栽培技艺“老匠人”,张忠涛积极分享石榴盆景造型养护经验。在他的带动下,一批年轻人加入石榴盆景盆栽行业。

峄城区石榴种植户刘远是一名85后,在城里打拼了几年后,接手家里的石榴园,种了一年,赚了近10万元。现在,刘远开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石榴盆景园。他的小院里有200多盆石榴盆景,售价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一年销售额30多万元,其中一半通过电商销售。说话间,“叮咚”一声,网店来了新订单。刘远说:“现在人们很重视精神文化消费,我的生意还不错。这不,又来活了!”

以直播带货开拓市场、增加销量,是枣庄近年来的新尝试。“现在直播带货开拓了市场,俺这一斤石榴的价格,比你到市场上蹲着卖的价格翻一番!”榴园镇朱村90后村民刘威向他父亲刘怀富“炫耀”着。据枣庄市人社局负责人介绍,全市石榴产业专职电商从业人员达到380余名,今年以来石榴盆景、石榴饮品、石榴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已超3亿元。

在峄城区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内,几辆货车正等着装车,一箱箱红色、绿色包装的石榴饮料正从这里前往苏浙皖沪等华东市场。“这两个月生产线就没停过,我们正在通过电商平台,探索销售新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的销售网络。”产业园副总经理李永帅说,罐装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三万六千罐,足够保障市场供应。

调研组发现,在枣庄,越来越多的群众“围着石榴转”:有的从事盆景盆栽制作,有的加工石榴茶、石榴蜂蜜,有的发展农家乐,有的在石榴加工企业务工……当地还创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种植户通过土地入股、生产托管等方式,扩大石榴连片种植面积,提高鲜果产量,实现了“一果生五金”,即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订单种植“得售金”、生态旅游“赢现金”。2023年,冠世榴园片区内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其中张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万元,群众心中的“吉祥果”,已成为遍地开花的“增收果”“致富果”。

经验与启示

榴之魂源于人文之润,榴之美在于山水之间,榴之兴始于产业之变,石榴已成为枣庄最富影响的农业品牌和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枣庄能够实现“产业之变”,关键在于围绕石榴这一优势特色资源,深挖“土”的价值,突出“特”的品质,延伸“产”的链条,把乡村的“土特产”变成农民的“金饭碗”,这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以下启示:

乡村产业振兴根植于“土”,特产要因“土”而生。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自然根脉。要深挖“土”的资源,精准把脉自身禀赋,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发生产,真正盘活资源、尽展其长。同时,要打开视野,敢于“跳出本地看本地”,深入研判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市场环境、新的技术条件,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和方式,把“土”味彰显出来,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乡村产业特色以优质为前提,特产要因“优”而兴。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乡土产品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关键要做好“特”和“优”的文章,既要找准特色,还要追求高标准、高品质,以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新的“三品一标”为抓手,统筹建设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土特产”的信誉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打造真正让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让“土特产”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强化延链补链、产业融合,推动特色产业由“小而散”转向“大而强”。“土特产”竞争正逐步从单一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闯市场,不能仅靠农户“单打独斗”。提高“土特产”价值,必须以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为引领,在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关键环节发力,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纵向上,要贯通产加销,以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城乡联动的产业链条;横向上,要培育农文旅等多业态融合新模式,推动更多乡村从单一“卖产品”向联动“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

强化数智赋能,激发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和活力。要抢抓乡村数字化发展机遇,创新“互联网+”思维,推动“土特产”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以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贮存、销售、监管等各环节,推动产业智能化、产品数据化,加快构建现代数字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资金、技术、标准、人才、数据等要素保障机制,加大农民技能尤其是数字化技能的培训力度,为乡村产业效率变革提供基础支撑。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产业结“富果”。发展乡村“土特产”,根本目的是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通过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广大农民从“土特产”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更多收入。一方面要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合作社+基层组织”“合作社+农户+企业”等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组建产业化联合体,突出“企业管两头、农户管生产”,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形成以“农户经营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紧密型合作模式,将更多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链条,提高产业辐射带动能力。

标签: 火红石 火红石榴 带来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车企争相驶入人形机器人赛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集

最近更新

信用中国

  • 信用信息
  • 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 网站文章